關閉→
當前位置:文字吧>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趕花教案教學設計(精選7篇)

趕花教案教學設計(精選7篇)

文字吧 人氣:5.03K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趕花教案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趕花教案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趕花教案教學設計(精選7篇)

篇1:趕花 教案教學設計

*6、趕 花[教材分析]

一、內容上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在槐花飄香的時節漫步槐樹林中,遇到養蜂人,並

與之交談的事情。以對話的形式介紹了養蜂人趕花的艱辛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讚美了爲了釀造生活而不辭辛勞的人們。

全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

第1~2小節描寫了陝北延安洋槐花盛開的美麗景象,爲下文我與養蜂人相逢在槐樹林進行對話提供契機。

第3~6小節透過我與養蜂人之間的對話介紹了蜜蜂趕花時的拼命精神

第7~17小節透過我與養蜂人之間的對話瞭解養蜂人趕花的艱辛而又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生活,從而讚美那些爲釀造甜美生活而不辭辛勞的人們。

而教學的重點應以趕花的線路爲線索從而讓學生體會養蜂人的艱辛:

春節(臘月):巴山蜀水 四川盆地(油菜花)--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油菜花)

初夏:延安(槐花)--榆林綏米一帶(紫苜蓿花)--呂梁山(荊條花)

七、八月:--三邊一帶(蕎麥花)

涼秋:呂梁山(休息,準備出遠門)

二、從語言上分析:

1、訪談的形式是文章的一個基本的語言表述形式,透過我與養蜂人的對話,介紹了蜜蜂趕花以及養蜂人趕花的艱辛。其中我一共提出了3個問題,但第2、3個問題都是有關於養蜂人趕花的經過的,也是文章的重點教學內容。

2、相關詞語的表述:

1)在述說養蜂人趕花的經過中,描述到不同地點趕花時動詞是不一樣的:

到巴山蜀水 四川盆地(油菜花)--趕到

八百里秦川 關中平原(油菜花)--

延安(槐花) --折回

榆林綏米一帶(紫苜蓿花) --朝北走

呂梁山(荊條花) --轉回

三邊一帶(蕎麥花) --又跑到

呂梁山(休息,準備出遠門)

以上的這寫詞語分別可以體現出養蜂人的趕花路程遠,地點分佈之廣;工作是那樣的繁忙。

2)文章中另有三個詞語“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馬不停蹄”分別也能說明趕花路程遠,地點分佈之廣;工作是那樣的繁忙。

3)句式上來說:

文章的中心句“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中“竟是……而又”是一組關聯詞語,表達的是一種轉折的關係。

*6、趕花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養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趕花采蜜的艱辛勞動生活,教育學生學習養蜂人用辛勤的勞動爲祖國創造財富的奉獻精神。

2、默讀課文。瞭解來自呂梁山區的養蜂人一年四季到哪些地方趕花采蜜,瞭解不同花的花期,懂得“趕花”的真正含義。

3、摘錄課文中描寫蜜蜂趕花和養蜂人趕花的句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標上地名的地圖、課外資料2份、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課題:趕花

2、齊讀課題:注意讀出“趕”的味道。

3、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什麼是“趕花”?

二、再讀課文,體會養蜂人的艱辛。

1、養蜂人一年四季馬不停蹄地趕花,他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呢?請在文中找出這些地名。

2、交流:(師出示地圖以及地名,讓學生明確每個地名在地圖上的位置。)

對啊!養蜂工人的馬不停蹄地趕花,他的足跡就遍佈了祖國的天南海北。

3、分小組學習:

1)每個小組分發一份地圖。

2)提出學習要求:再讀課文,在地圖上按照季節用箭頭標出趕花的線路圖。

3)小組交流:

4)教師也相應在地圖上標出趕花的線路圖以及花期。

4、養蜂人如此馬不停蹄地趕着花期,但書上有關的動詞描寫是否一樣呢?讀讀課文,找一找!

1)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趕到--折回 --朝北走--轉回--又跑到

3)用換詞的方法比較一下這些動詞的作用。

學生交流,體會養蜂人爲了趕花期,來回奔波,生活的艱辛。

隨機板書:趕花路程遠,地點分佈廣;工作那樣忙。

4)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好,這些詞語分別可以體現出養蜂人的趕花路程之遠,地點分佈之廣;工作那樣繁忙。正好映襯了課題中的“趕花”的“趕”!

過渡:趕花人的工作那樣繁忙,生活如此地艱辛,那他們的內心又是怎樣的呢?

三、三讀課文,細細感悟!

1、讀讀課文,從養蜂人的言行中摘一、二句來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談感受!(無統一答案,只要學生說出自己感想合理即可)

3、結合學生的朗讀,理解“ 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馬不停蹄”三個四字的詞語。

1) “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天南海北,哪裏花開就往哪裏趕。” (養蜂人,就天天與這些小生靈融合在一起,他們以此爲樂)

2)“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唯恐誤了花時。幹上這路活,只能人趕花,不能讓花等人!”

(追趕着時間,追趕着芬芳,追趕着果實,追趕着甜蜜的生活。)

……

4、隨機提供補充材料。

四、齊讀最後一小節:

教師:寒來暑往,冬去春來,養蜂人每天干的是同一件單調而又極其平凡的事,但他們樂在其中,你看,當養蜂人說完話之後,又彎腰走進了帳篷,扛起一卷油布朝林子深處走去。

附:補充材料一:

蜜蜂釀蜜的保質期有3000年。

以30000只蜜蜂計算,釀蜜2個月能儲存20公斤的蜂蜜。

補充材料二:

蜂窩

冬天,北風呼呼吹,大雪紛紛飛。蜜蜂一家,不再像春天那樣忙忙碌碌地採蜜了,它們把蜂窩的門和窗子全給糊上。這樣冷風吹不進,蜂窩裏保持一定的溫度,蜜蜂們就不會受凍啦。

一羣蜜蜂擠在一起,暖暖和和的。但是,小蜜蜂還是說:“媽媽,我冷呀!”蜜蜂媽媽就給小蜜蜂吃蜜:“孩子,吃些蜜,給身體增加一點熱量!”

瞧,許許多多蜜蜂圍住蜂王,擠成一團,真是裏三層,外三層,大家都在用力地擠。小蜜蜂也擠得挺起勁的。

蜜蜂們擠呀擠,那擠在外層的蜜蜂,沒有擠在裏層的蜜蜂來得暖和,蜜蜂們就互相調換着取暖。大家換來換去,不停地活動,就好像運動員一樣,誰也不覺得冷啦!

冬天,天寒地凍,樹木都落葉了。蜜蜂一家擠在一起,暖暖和和、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過冬啦!

2005-3-26

[趕花(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2:趕花 教案教學設計

《趕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養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趕花采蜜的艱辛勞動生活。

2、透過句子中關鍵詞語的理解,領會句子的含義。

3、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同學們,花開時節,無論你是走在田間小路上,還是在小溪邊,經常可以看到養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們正把小蜜蜂往花開的地方帶呢?[板書:15趕花]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片講述一支來自呂梁山區的養蜂隊忙着趕花的課文。

2、齊讀課題,讀出“趕”的味道。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遇到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自己開始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趕花”意思的句子,並用“--”劃下來。

2、交流:

(1)讀詞語①由生字組成的詞語②表示地點、花兒的詞語(隨機板畫解釋地點詞語的含義。)

(2)句子:

①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天南海北,哪裏花開就往哪裏趕。

問題:“天南海北”是什麼意思?板書-齊讀

②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唯恐誤了花時。[出示句子]

問題:“馬不停蹄”是什麼意思?板書-齊讀

三、再讀課文

過渡:那麼他們是怎樣天南海北、馬不停蹄地趕花呢?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這方面內容的?

1、自由讀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記號:地點花名花時

2、交流: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採什麼花”的句式說[學生說到什麼就出示什麼,最終形成如下課件顯示:

初夏

延安 榆林綏米一帶 呂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荊條花

春節 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邊一帶

油菜花 油菜花 蕎麥花

3、看着大屏幕,請同桌互相完整地說說趕花的過程。能說出趕來更好,能說出馬不停蹄、天南海北地趕更好。[生自由準備-指名學生說,板畫突出“天南海北”]

4、齊讀12、14自然段[師生分角色讀,師讀時間]

5、小結過渡: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養蜂人帶着蜜蜂不停地趕、趕、趕,就是唯恐誤了花時。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話。[出示句子]

①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天南海北,哪裏花開就往哪裏趕。

②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唯恐誤了花時。

[自由讀-指名學生讀-評-齊讀]

6、瞭解了養蜂人趕花的經過,你有什麼想對養蜂人說的呢?

7、作者也像你們一樣,對於養蜂人的講述,聽得入神,暗暗地震驚:[出示]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

(1)“震驚”是什麼意思?讀出“震驚”來[自由讀-指名學生讀-評-齊讀]

(2)“艱辛”體現在哪裏?[聯繫板書](天南海北、馬不停蹄地趕花)

提示:文章的前面部分還有一個詞語,也是說明養蜂人艱辛的,請快速地找一找。(千里迢迢)

[板書-說意思-述:有人做過比較,養蜂人一年的形成等於把長城走了個來回,相當於每年走一次二萬五千里長徵-讀句子:讀出“艱辛”來]

(3)課外拓展感受艱辛

過渡:他們的生活艱辛豈止這些呢?

述:老師曾在網上看到過一首紀實詩,真實地記錄了養蜂人的生活,詩中不但寫了他們腳步匆匆,還寫到他們吃的是燻黑的臘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簡陋的帳篷,腳上穿的膠鞋已經破了,身上的中山裝是沒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廢舊的沼氣燈,甚至乾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悶得死人的悶罐子車,而且還得提防野獸、強盜的襲擊。

問題:聽了老師的講述,你又瞭解到養蜂人的什麼呢?

[生說感受,引導說出詞語,板書在黑板上: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風雨無阻、起早摸黑、四海爲家、冒酷暑頂嚴寒……]

[讀詞語-再讀句子:讀出“艱辛”來]

8、小結延伸:但是,作者卻說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是爲什麼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板書設計:

15 趕花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馬不停蹄

[板畫]

(其他詞語)

[趕花(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3:趕花 教案教學設計

趕 花(第一課時)

浙江省臨海市哲商小學 姚海紅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讀準生字、帶讀字的字音,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課前蒐集資料,培養學生蒐集、整理、運用資訊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悟養蜂人艱辛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使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來自勞動。

教學重點:聯繫上下文體會“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養蜂人爲人類造福的奉獻精神,懂得幸福的生活來自勞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小詩,請大家一同來欣賞。

2、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養蜂人的文章。(板書:趕花)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一下趕花生活,並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交流反饋:(1)出示生字新詞:你們看看,哪個字音最難讀?指讀,正音(帳篷:讀準後鼻音,紫苜蓿花:蓿讀輕聲)--齊讀

(2)剛纔,經過初讀課文,你們印象中養蜂人的趕花生活是怎樣的?(板書:艱辛、詩情畫意)--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兩個詞。

三、精讀品味,入情入境

1、自學理解:艱辛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請同學們再回到課文中,選擇艱辛或詩情畫意,抓住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來談談自己的理解,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2、交流:體會養蜂人的艱辛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詞語及讀句子)

(1)出示句子: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天南海北,哪裏花開就往哪裏趕。

a、談體會,朗讀這句話。(板書:一年四季、天南海北、千里迢迢)

b、“一年四季”“天南海北”這兩個詞課文中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自由讀,建議聯繫這張地圖四人小組合作,來畫一畫路線圖,說一說養蜂人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趕什麼花。

c、交流,學生說,師課件演示路線。(點撥時間的說法)

初春 巴山蜀水 油菜花

春天 關中平原 油菜花

初夏 延安 槐花

夏天 榆林 紫苜蓿花

盛夏 呂梁山區 荊條花

七八月--涼秋 三邊 蕎麥花

d、朗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據調查,估算,養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趕花的全程,相當於走一回二萬五千里長徵,多遠的路程啊!指名介紹--師生對讀(師讀“時間”,生讀“地點”及“花名”)

e、課外知識補充介紹:養蜂人這樣天南海北地趕花,是像我們遊人一樣的遊山玩水嗎?

f、再讀讀句子。

(2)出示句子:我們養蜂人,逢年過節也難得和家人團聚。爲啥來着?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惟恐誤了花時。幹上這路活,只能人趕花,不能讓花等人。

a、說說自己的理解(板書:馬不停蹄),特別是體會“只能人趕花,不能讓花等人”。

△聯繫課文說理解。

△聯繫日常生活說理解。

b、有感情地朗讀。

(3)情境說話:剛纔,我們深入地走進課文,真切地感受了養蜂人的生活。漸漸地,我們成了真正的養蜂人,下面請大家選擇以下一個情境介紹自己艱辛的趕花生活,突出養蜂人的艱辛。

春雨濛濛的清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日炎炎的盛夏,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風刺骨的隆冬,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家團聚的春節,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準備--全班交流

2、體會“詩情畫意”。

(1)師生共同小結過渡:養蜂人爲了趕花,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馬不停蹄的,天南海北地趕,生活是多麼的(艱辛 )啊!可他們明知苦不堪言,卻又樂此不疲地去趕,那是因爲他們的生活又是充滿(詩情畫意)的。

(2)你能聯繫課外知識、文中句子來說說對充滿“詩情畫意”的理解嗎?(板書:與花爲伴、與蜂爲友、釀造蜂蜜、釀造生活)

(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然後,轉回我們的家鄉,那裏的荊條花開得金光燦燦,採來的蜜也和金子一般。到七八月,又跑到三邊一帶,那邊粉紅的蕎麥花開得很盛,蜂兒痛痛快快地採啊,直到涼秋--

指讀--點評--再指讀--男女生比賽讀。

(3)欣賞圖片,再次感受養蜂人詩情畫意的生活。

邊播放,邊配樂小結:你看,這是雪白的槐花,這是紫色的苜蓿花,哇!油菜花一片金黃,蕎麥花粉紅一片,紅豔豔的櫻花開滿了枝紅。同學們,養蜂人每日置身於絢麗的花海中,終年沉浸在馥郁的芳香裏,這樣的生活能不充滿詩情畫意嗎?況且,養蜂人與可愛、勤勞的小蜜蜂爲友,他們同舟共濟,共同釀造出甜蜜的蜂蜜,釀造出巨大的財富,釀造出幸福的生活,你能說他們的生活不充滿詩情畫意嗎?

(4)再讀句子。

3、小結多層次讀句子: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

同學們,感受了養蜂人的生活之後,我們恍然大悟。(出示句子)齊讀。

面對着養蜂人的生活,我們也驚訝不已。(齊讀)

走進養蜂人的生活,我們更是讚歎不已。(齊讀)

四、總結課文,拓展昇華

1、談收穫--讀格言

2、這節課,我們走進養蜂人的趕花生活,深深地體會到了養蜂人的生活是那麼的艱辛而又充滿詩情畫意,那蜜蜂的趕花生活又如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板書:

千里迢迢 一年四季

艱辛

天南海北 馬不停蹄

趕 花 ?--!

與花爲伴 釀造蜂蜜

詩情畫意

與蜂爲友 釀造生活

[趕花(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4:趕花 教案教學設計

趕花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材普遍篇幅較長這一特點,作爲教師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段內既讓學生以教材爲例,掌握知識,領會道理,又能舉一反三,爲將來的閱讀提供一個學習的策略,這都是我們在教學中該考慮的問題。下面就以S版語文第10冊第6課的教學作爲一個具體的例子,簡單地談談個人對構建教學模組,系統組織教學的一點認識。

二、課堂實錄:

(一)抓住課題這一題眼展開教學話題

1、出示課題:“趕花”

2、由生提問,如:“趕花”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趕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邊讀邊從課文中尋找與課題相聯繫的答案。

2、交流(找到的語句)

如:(1)“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天南地北,哪裏花開就往哪裏趕。”“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唯恐誤了花時。幹上這路活,只能人趕花,不能讓花等人!”

(2)“有花纔有蜜。”

(三)抓住中心,有機組織教材內容,形成模組

1、作者寫“趕花”爲了說明什麼?(找中心句)

――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競是這樣的艱辛,而又充滿詩情畫意!

2、哪些地方寫出了養蜂人的生活艱辛(關鍵詞、句、段落)。

學生自然會找到相關的語句,如:

“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

“可蜂歇下,人不能歇……正好趕上採槐花蜜”

“我們也和蜂兒一樣……直到涼秋……”

3、將學生回答的內容有機組合起來,即課文12、14、16節

4、讀一讀,注意記憶

5、自我考查(書後填空題)P55/1

6、再讀,自我糾正

7、齊讀填空題,鞏固

8、師小結

(四)再讀這幾個片斷,形成趕花路線圖,深入中心提煉

(五)複述該部分內容,並作小結

(六)完成練習。摘錄養蜂人生活艱辛的語句。

三、教學依據

(一)抓住記敘重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抓住課文記敘的重點”。從這篇文章來看,作者雖然既寫到“蜜蜂趕花”,又寫到“養蜂人趕花”,但重點是爲了突出“養蜂人趕花的艱辛”。因此,作爲教師,首先要把握住這一重點,然後再在這一重點目標的指導下構建教學模組。

(二)構建教學模組

從重點段落的內容來看,無非要說明的就是養蜂人生活的艱辛及生活充滿詩情畫意。針對這一中心,文章看似揚揚灑灑寫了許多內容,佔據了許多篇幅,然而歸根到底就在於文章第12、14、16段中的具體說明,而且這部分內容又將養蜂人趕花的路線也作了交代,再加上課後練習也正應和了這三個段落的內容,因此將這三個內容捏在一起,作爲一個整體,組合成一個模組。其實在這一個模組之中又有三個小模組,即(1)12、14、16一段落內容的模組;(2)12、14、16三段落趕花艱辛中心的模組;(3)課後練習填空內容這一模組。這樣學生思路就清晰了,重點抓住了,中心明確了,方法掌握了。

(三)系統組織教學

在構建好了三個模組,及三個模組所組成的一個大模組後,教師在這其中就要做好穿針引線這一步。由生自由發揮,充分挖掘教材,逐層深入,在邊讀邊記邊思邊填的過程中既學會了看教材,整理教材,提煉教材,記憶教材,複述教材,運用教材,又與夥伴的思想得到了交流,鍛鍊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分辨他人觀點及反應能力……。總之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都能在這其中得以鍛鍊。將這些綜合能力都在這一例子中得以自然地揉和,而並非刻意去鍛鍊學生的某一方面能力。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我構建能力也會得到提高,而不再是毫無目標,毫無意義地去認識知識,瞭解知識。因此,從“大局”出發、入手,再以此爲基點,輻射出去,這樣就不致於漫無目的,焦頭爛額,而是有機串起來,真正做到“提得起放得下”。

[趕花(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5:《趕花》 教案教學設計

讓“問題”活起來,享受生活,享受語文

――《趕花》教學案例

【引言】

問,就是發問、質疑。疑問,通常指“未解之惑、未識之物、未辯之味、未通之理。”真正的問題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提出學習任務、激發求知慾望、深化語言理解、啓發思維方向等多種功能。因此,課堂中如何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掌握較高的教學藝術技能,這樣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才能成爲真正的問題。下面就結合《趕花》這課的閱讀教學,來談談我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案例背景】在公開課或示範課後,學校往往會組織有關教師圍繞課題,展開說課、評課活動,並且還透過點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藉以發揚光大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然而,衆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誘導啓發藝術顯得尤爲重要,因爲一節語文課的優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將制約着學生思維訓練的發展。

【教學內容】浙江版小學語文六年制第十冊第15課《趕花》第1課時

【教材分析】《趕花》就要寫了在槐花飄香的時節,“我”漫步槐樹林,遇到養蜂人,並與之交談,感覺到他們艱辛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讚美了那些爲追求幸福與芬芳而不辭辛苦的人們。

【設計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特別是語文學科。語文教材具深厚的文化底蘊寬闊的知識背景。這一獨特的優勢,是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老師應透過挖掘教材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景,是學生與作者、課文地感情產生共鳴,最後轉化爲自己的情感。在《語文標準》中特別強調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中,即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從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悟“只能人趕花,不能讓花等人”。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正確;理解“巴山蜀水”等詞。_

2、研讀課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養蜂人的生活,體會養蜂人生活的艱辛和詩情畫意。

【教學重難點】

透過朗讀體會養蜂人生活的艱辛及生活充滿詩情畫意。

【課堂實錄】

一、開門見山,尋入新課

1、逐個板書“趕”和“花”,談談對這兩個字的感受。

師:請看一個字“趕”,說說給你什麼感受?

生:很急、時間很緊、很忙、要幹很多事┉┉

師:誰能給它找個朋友?

生:趕快、趕忙、趕路┉┉

【評析】透過這樣的問,不但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能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文章的整個基調。

師:再來看一個字“花”,也來說說給你什麼感受?

生:很美、很香、很討人喜歡。

師:也給它找個朋友吧!

生:鮮花、香花┉┉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題,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到什麼問題?

學生讀課題,質疑:是誰在趕花?爲什麼要趕花?是怎麼趕花的?

【評析】學生提出的問題正是文章的關鍵所在,從課文的關鍵詞語着手發問,往往從中能體會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一讀課文,談感受。

師:同學們,帶上你們的感受和困惑去讀讀課文吧!並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1、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正確。

生:讀課文。

2、談談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師:同學們,讀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要說的嗎?

生:養蜂人的生活太艱辛了、養蜂人走了好的路。爲什麼養蜂人的生活既艱辛又充滿詩情畫意?“艱辛”、“詩情畫意”是有矛盾的,但卻把它們用在一個句子中,爲什麼?在與養蜂人的談話中文章寫了一連串“我”的神態的變化,“我”的神態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評析】從某些看似矛盾的地方着手提問,可以從課文內容的前後聯繫上提問,這樣的提問瞻前顧後,有思考價值。從語言運用上發問,看看語言運用在表達的內容或感情上有什麼差別,學生在閱讀中如能經常注意到語言的推敲和運用,並從中發現問題,一定能不斷地提高閱讀水平。學生提出問題讓我們看到了自主學習的成果,在學習過程中他對文章的理解已經有了一定的高度,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也節省出了課堂中多餘的內容分析的時間,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正是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惑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品艱辛

1、養蜂人生活的艱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寫到養蜂人的艱辛?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

生:默讀課文後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從哪些句子裏特別能感受到養蜂人生活的艱辛?找出來,用心地讀一讀,仔細地研究研究。

學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讀,反饋交流。

3、的確,這幾個自然段寫出養蜂人的艱辛。老師發現你們對第12、14、16這三個自然段感受較深。請同學們認真細讀這三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感受最深就多讀幾遍。說說你的感受。

四、三讀課文,入畫意。

1、從養蜂人的話中,除了艱辛,你還能感受到什麼?

學生品讀相關詞句,感悟養蜂人生活詩情畫意的一面,進行朗讀訓練。

2、幻燈出示養蜂人的趕花路線圖。

師:這就是養蜂人趕過的路線,我們沿着養蜂人的腳印來看看(幻燈出示)

學生看幻燈回顧養蜂人的生活。

3、養蜂人有這麼多的花相伴,你說他們的生活怎麼不充滿詩情畫意呢?

4、想不想看去看看養蜂人看過的風景?

生:想!

學生看彩圖,感悟養蜂人的生活的詩情畫意。

5、同學樣,你們現在想說什麼?如果你是養蜂人,你想說什麼?

學生此時的心情很激動,感悟很深,有好多學生舉手踊躍發言。

師:看來還有人要說,下面請大家把你想說的話寫在紙上,然後想辦法寄給那些養蜂人吧!

五、回味生活,悟詩情。

1、體會養蜂人內心的情感。

2、帶着各自的感受,放聲讀讀這三個自然段。

【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讓我感受到要搞好閱讀教學的問題提問,教師必須深刻地鑽研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吃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抓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突破口,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狀況,掌握學法的程度,估計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要參閱大量的參考資料,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有方。教師既要運用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又要根據教材實際,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因此,教師自身的業務素養是實施閱讀教學的關鍵。

好鋼用在刀刃上。只有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廣泛而不分散,集中而不孤立,使學生始終擰緊思維的發條,積極參與學習。這樣的“問題”纔是真正的問題。

[《趕花》案例(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6:《趕花》教學設計

《趕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養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趕花采蜜的艱辛勞動生活。

2、透過句子中關鍵詞語的理解,領會句子的含義。

3、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1、談話:同學們,花開時節,無論你是走在田間小路上,還是在小溪邊,經常可以看到養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們正把小蜜蜂往花開的地方帶呢?[板書:15趕花]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片講述一支來自呂梁山區的養蜂隊忙着趕花的課文。

2、齊讀課題,讀出趕的味道。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遇到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自己開始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2)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趕花意思的句子,並用劃下來。

2、交流:

(1)讀詞語①由生字組成的詞語②表示地點、花兒的詞語(隨機板畫解釋地點詞語的含義。)

(2)句子:

①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天南海北,哪裏花開就往哪裏趕。

問題:天南海北是什麼意思?板書-齊讀

②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唯恐誤了花時。[出示句子]

問題:馬不停蹄是什麼意思?板書-齊讀

三、再讀課文

過渡:那麼他們是怎樣天南海北、馬不停蹄地趕花呢?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這方面內容的?

1、自由讀12-14自然段,按要求做上記號:地點花名花時

2、交流: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採什麼花的句式說[學生說到什麼就出示什麼,最終形成如下課件顯示:

初夏延安 榆林綏米一帶 呂梁山

槐花 紫苜蓿花 荊條花

春節 七八月

秦川 四川盆地 三邊一帶

油菜花 油菜花 蕎麥花

3、看着大屏幕,請同桌互相完整地說說趕花的過程。能說出趕來更好,能說出馬不停蹄、天南海北地趕更好。[生自由準備-指名學生說,板畫突出天南海北]

4、齊讀12、14自然段[師生分角色讀,師讀時間]

5、小結過渡: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養蜂人帶着蜜蜂不停地趕、趕、趕,就是唯恐誤了花時。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話。[出示句子]

①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裏停,天南海北,哪裏花開就往哪裏趕。

②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的地方趕,唯恐誤了花時。

[自由讀-指名學生讀-評-齊讀]

6、瞭解了養蜂人趕花的經過,你有什麼想對養蜂人說的呢?

7、作者也像你們一樣,對於養蜂人的講述,聽得入神,暗暗地震驚:[出示]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

(1)震驚是什麼意思?讀出震驚來[自由讀-指名學生讀-評-齊讀]

(2)艱辛體現在哪裏?[聯繫板書](天南海北、馬不停蹄地趕花)

提示:文章的前面部分還有一個詞語,也是說明養蜂人艱辛的,請快速地找一找。(千里迢迢)

[板書-說意思-述:有人做過比較,養蜂人一年的形成等於把長城走了個來回,相當於每年走一次二萬五千里長徵-讀句子:讀出艱辛來]

(3)課外拓展感受艱辛

過渡:他們的生活艱辛豈止這些呢?

述:老師曾在網上看到過一首紀實詩,真實地記錄了養蜂人的生活,詩中不但寫了他們腳步匆匆,還寫到他們吃的是燻黑的'臘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簡陋的帳篷,腳上穿的膠鞋已經破了,身上的中山裝是沒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廢舊的沼氣燈,甚至乾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悶得死人的悶罐子車,而且還得提防野獸、強盜的襲擊。

問題:聽了老師的講述,你又瞭解到養蜂人的什麼呢?

[生說感受,引導說出詞語,板書在黑板上: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風雨無阻、起早摸黑、四海爲家、冒酷暑頂嚴寒]

[讀詞語-再讀句子:讀出艱辛來]

8、小結延伸:但是,作者卻說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是爲什麼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板書設計 :

趕花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馬不停蹄

篇7:《趕花》的教學設計

《趕花》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正確;理解“巴山蜀水”等詞。

2、研讀課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養蜂人的生活,體會養蜂人生活的艱辛和詩情畫意。

【教學重難點】

透過朗讀體會養蜂人生活的艱辛及生活充滿詩情畫意。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尋入新課

1、逐個板書“趕”和“花”,談談對這兩個字的感受。

(1)請看一個字“趕”,說說給你什麼感受?誰能給它組個詞?

(2)再來看一個字“花”,也來說說給你什麼感受?也給它找個朋友吧!

(3)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題,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到什麼問題?

學生讀課題,質疑:是誰在趕花?爲什麼要趕花?是怎麼趕花的?

二、一讀課文,談感受。

1、帶上你們的感受和困惑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正確。

2、談談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3、交流感受。

作者也像你們一樣,對於養蜂人的講述,聽得入神,暗暗地震驚:[出示]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

三、再讀課文,品艱辛

1、看來,養蜂人生活的艱辛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寫到養蜂人的艱辛?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

生默讀課文後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從哪些句子裏特別能感受到養蜂人生活的艱辛?找出來,用心地讀一讀,仔細地研究研究。

學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讀,反饋交流。隨機板書

天南海北(分佈廣)

馬不停蹄(趕花忙)

千里迢迢(路程遠)

3、課外拓展感受艱辛

過渡:他們的生活艱辛豈止這些呢?

述:老師曾在網上看到過一首紀實詩,真實地記錄了養蜂人的生活,詩中不但寫了他們腳步匆匆,還寫到他們吃的是燻黑的臘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簡陋的帳篷,腳上穿的膠鞋已經破了,身上的中山裝是沒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廢舊的沼氣燈,甚至乾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悶得死人的悶罐子車,而且還得提防野獸、強盜的襲擊。

[再讀句子:讀出“艱辛”來]

四、三讀課文,入畫意。

1、養蜂人的生活是如此艱辛,可爲什麼作者又說是詩情畫意的呢?

(1)出示填空:

之所以說養蜂人的生活是這樣的'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是因爲他們生活在(美麗的鮮花)之中,還因爲他們用艱辛的勞動釀出了(香甜的蜂蜜),爲我們的生活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2)口頭填空,齊讀。。

2、想不想看去看看養蜂人看過的風景?

學生看彩圖,感悟養蜂人的生活的詩情畫意。

3、同學們,你們現在想說什麼?如果你是養蜂人,你想說什麼?把它寫下來。

五、回味生活,悟詩情。

1、體會養蜂人內心的情感。

2、帶着各自的感受,放聲讀讀這三個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