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文字吧>論文>論文精選>初中思想品德論文【精品多篇】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精品多篇】

文字吧 人氣:1.55W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精品多篇】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 篇一

關鍵詞: 討論法 初中思想品德課 應用價值 優化

隨着傳統的教師單一中心德育模式向教師和學生雙中心德育模式的轉型,以及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建構,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被探索、運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但是,當前部分教師仍然存在着對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獨特應用價值認識不清的問題,使得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困難和挫折。進一步探討和認清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獨特應用價值,不斷優化這一現代教學方法,不僅有利於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說服力。

一、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獨特的應用價值

討論法,是討論式教學法的簡稱,是教師引導和組織學生就教材或現實中的一些熱點、焦點或難點問題進行獨立鑽研、共同討論、互相啓發,得出比較全面深刻的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通常包括教師提出和確定討論課題,學生進行獨立或合作研究,教師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以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等組織和實施環節。討論法在教育理念從專制走向民主,教學模式從封閉走向開放,教學手段從單一走向多元,師生關係從教師中心走向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演變過程中逐步產生和形成。討論法的普適價值包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等。可以說,正是這些普適價值促使討論法成爲現代教學方法體系中的重要一脈。當然,討論法除了具備普適價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還具有特殊的應用價值。

(一)有利於促進思想品德課趣緣關係培育與發展,增強課程吸引力。

趣緣關係,簡約地說,是一種以相同或相近的興趣爲聯結紐帶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趣緣關係有着廣泛性、多樣性、平等性和突出的參與性等特點,[1]並因此發展成爲了現代人際關係網絡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人際關係。趣緣關係的發展對於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趣緣關係,包括社團趣緣關係、課程趣緣關係和網絡趣緣關係等多種樣態。其中課程趣緣關係是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因爲相同或相似的興趣結成的一種人際關係。課程趣緣關係的培育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並決定了課程的吸引力,最終影響並決定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如前所述,討論法具有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普適價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如何面對人生挫折、如何培育社會責任、如何認識當代中國的社會公平等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興趣的疑難問題組織和引導他們進行探討,在探究性學習和討論式教學中激發他們對思想品德課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從而有效培育和發展他們的思想品德課程趣緣關係,增強思想品德課對他們的內在吸引力。

(二)可以充分調動師生教學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增強課程感召力。

如何增強課程的感召力,是課程教學改革和教法創新的重要旨趣。討論法在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感召力方面的特殊應用價值毋庸置疑,主要體現在:第一,討論法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一旦選擇並採用討論法開展教學活動,在選擇確定討論課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及組織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都需要進行精心的策劃和組織,比較之後選擇講授法、啓發法等教學方法,這必然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就可以實現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調動,解決增強課程感召力過程中遇到的教師動力不足、方法陳舊等問題。第二,討論法有助於激發和維持初中生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選擇和應用討論法時,選擇和確定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迷茫、激發其學習興趣的討論課題,指導他們獨立或合作開展研究性學習,鼓勵他們圍繞討論課題發表不同觀點,這些都有助於激發和維持他們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課程的感召力。第三,討論法的重要特點和優勢在於天然地蘊含並且豐富着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間性。在討論法的實施過程中,作爲教學主導的教師和作爲教學主體的學生互相尊重、相互啓發、平等交流,可以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諧健康的師生關係,這對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感召力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能夠引領學生拒絕或摒棄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課程的說服力。

面對社會轉型時期更加複雜的社會現實和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今天的初中生作出價值判斷和人生選擇的過程尤爲艱難。這一狀況反映到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領域,主要表現爲部分初中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社會責任感薄弱、榮辱觀念淡化、進取心不強、學習態度不端,有些甚至接受並傳播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於初中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問題,承擔着對初中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要使命的思想品德課無疑應該透過建構生活化的德育模式來有效應對並解決。而廣大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除了科學運用講授法對初中生進行必要和充分的正面理論灌輸教育之外,將討論法有效運用和貫穿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去,也不失爲明智的選擇。討論法引導初中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尋找、發現和分析社會現實中存在的各種是非問題,透過不同觀點的碰撞,促使他們在討論中明方向、辯是非、知榮辱、會感恩、求上進,在情感體驗和對話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人生選擇,引導當代初中生自覺拒絕和摒棄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化解思想困惑,從而真正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說服力。

二、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法選擇中面臨的困境

如果把古往今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探索形成的教學方法體系比作一棵參天大樹,討論法無疑是這棵參天大樹上奪目的奇葩。討論法以其普適價值及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特殊應用價值,完全可以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與發展相向而行,在提高課程教學實效性方面發揮特殊作用。但是,在現實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討論法並未因爲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被普遍接受和運用。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法選擇中面臨一系列的困境:其一,大部分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成本較低、通用性較強、操作簡單的講授法,對需要付出更大代價和成本的討論法欲迎還拒;其二,討論法由於自身組織的複雜性而在運用中經常出現選擇的討論課題難以維持和討論過程的可持續性難以持續,參與討論的學生範圍狹小與人員重複等問題,而這些失當現象很容易挫傷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其三,由於討論法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各主題探究活動教學環節銜接不足,發揮不出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討論法形式單一也往往限制了討論法自身的方法魅力。

三、優化初中思想品德課討論法的途徑和方法

應該看到,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如何克服討論法自身存在的各種弱點,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課討論法運用面臨的困境,盡最大努力實現其優化效果,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應用價值,亟待引起廣大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關注和思考。

(一)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與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學生特點恰當運用討論法。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是以“生活德育論”作爲教材編寫的理論基礎。[2]每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材都包括衆多的章節框題,並非每個章節框題的教學內容或與之相聯繫的時政熱點問題均適宜開設專題討論課或穿插運用討論法。思想品德課教師在開設專題討論課或穿插運用討論法時,首先要考慮某一章節框題教學內容是否需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或是否具有良好的可討論性。對於缺乏良好的討論性、不宜採用討論法的教學內容應儘可能少用或不用討論法教學。而對於教學重點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則應該多采用討論法教學。其次,在選擇討論法教學時,還要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抽象思維能力。一般來說,七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教師宜少採用討論法。八、九年級的學生生理、心理趨向成熟、判斷思維能力逐漸完備,獨立自主意識和自我表現欲增強,教師可較多地運用討論法。再次,同一教師任教的不同班級之間,以及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必然會存在水平的好、中、差等方面的差異,這也要求教師靈活地運用討論法教學。總之,討論法的運用一定要因材因人而異,切不可盲目照搬亂用。

(二)充分調動“中下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力求實現全體同學參與討論。

在討論法的運用過程中,課堂上往往會出現少數優生“包場”討論的現象,而這正是討論法的大忌。教育心理學認爲,討論法的實質是師生之間的認識、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過程。[3]而這種認識、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應該包括全體師生。優生由於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自學、分析問題、創新等能力,往往在討論中充當“主角”。相反,“中下生”由於某些知識方面的欠缺或能力方面的不足,往往不願意發言或很少發言。這時,教師應該運用情感的“期待之鐘”,和顏悅色地開導他們,由淺入深地向他們提問題,開拓他們的思路,逐步消除他們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們獲得成功感,體驗到討論的快樂,最終融入到討論的“大家庭”中去。可以說,能否以民主的教法和教態將中等生和後進生帶進討論環節,是衡量討論法是否優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三)實現討論法與主題探究活動環節的良性互動。

討論法運用的目的在於調動初中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思想品德教育與知識傳授、能力的培養融爲一體。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單純依靠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和純理論性的德育模式已很難順利完成。因此,遵循生活德育理論原理和要求,讓討論法和主題探究活動環節優勢互補,必將爲思想品德課討論法的優化闖出一片新的天地。教師要力爭把學生在課堂討論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引導到課外,如吸引學生注意留心收聽新聞廣播節目,閱讀報刊雜誌等,並及時將有關資料與課文中的相關知識點掛起鉤來;適當組織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活動、撰寫政治小論文,發表課前5分鐘即興時政評說等,利用課外主題探究活動環節來彌補課堂討論法教學在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

參考文獻:

[1]謝玉進。網絡趣緣關係與人的發展[J].理論導刊,2007,(1):37.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 篇二

論文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最優化策略

農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課在學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使學生能學到本學科的文化知識,而且還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但是,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課,思想品德課就枯燥無味,學生對本學科重視就不夠,興趣也不大,課堂缺少活力。作爲一名想品德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是“導演”,有責任改變課堂現狀,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把科學性和興趣性結合起來,優化課堂教學,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此,筆者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談談優化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活動是一種帶有很強的目的性的活動。學習的目的性會影響學生學習內在動機的形成,學習動機又會變成學習的動力。目前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產生厭學情緒,就是對思想品德課缺乏正確學習動機的表現。所以要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產生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思想品德課與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關係。中學生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長,開始對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有所思考和打算,一旦他們認識到思想品德課對自己的成長及未來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其次,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品德課學習內容廣泛、豐富,如果教師教學得法,學生就會產生求知需要,進而形成一種激勵和鞭策自已的力量,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透過大量的事例和生動翔實的資料,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

二、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爲目的的基礎性教育,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德育論文德育論文,倡導師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師生間真正成爲互動、交往的動態關係;就必須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並以此推動基礎知識的系統傳授;探討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努力實現教學過程零缺陷。我們要改變以前教師首先針對教材提出自學提綱,並且力爭求全求細的做法。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教師禁錮了,實際上也就是教師畫圈讓學生跳,不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幾節課上下來,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了並且千變萬化、海闊天空,對一節課的重、難點衝擊很大;所以現在每一節課,只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提出兩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上自由創設,並圍繞三個方面自主展開:①學生自主回答;②自主組織答案;③自主相互質疑、釋疑。教師在學生互動的基礎上精講、明理,體現“導”的作用。

三、聯繫生活和熱點,優化學習內容

生活即教育。教師要挖掘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內容,這些取材於真實生活的事例將極大地啓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討論、體驗、參與、感悟中形成和確立起來了。比如《防範侵害,保護自己》一課,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這一環節我苦苦思索小論文怎麼寫論文。設計問題。當你看到病人需要急救時,你會撥打什麼電話?當你遇到火災時撥打……以一聯串的來自生活的問題進行發問,起到較好的效果。還有女生晚自習回家時怎麼做可以儘量避免侵害?發生火災時請你模擬報警等生活化情景的創設,使課堂貼進學生的生活,也有實用的價值。七年級思想品德《自我新形象》一課中,對於“追星”一事,教師讓個別學生說說他們真實的“追星”經歷,讓同學們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後的另一層面:浪費青少年寶貴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這種源自於學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學生,引起他們的共鳴。

學習內容聯繫社會熱點。思想品德課應關注社會大事並引入我們的課堂。四川汶川地震,讓學生學會頑強,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珍惜生命,學會堅強的面對挫折,感受團結互助,齊心協力的民族精神;關注國家新領導集體的產生,瞭解國家的政治體制,樹立主人翁意識;關注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等等。這些發生在學生的身邊,或透過傳媒能夠了解到的,都是品德課的內容和素材,而且最具時效性,最爲學生喜歡。

四、優化教學設計,注重教學效率

教學必然要求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是讓教學達到高效率的一個主要環節德育論文德育論文,這離不開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只有教師將教材讀通了,真正消化了,體會到了教材的真諦,才能好好運用手中的資料,設計高效的教學流程,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對教材的講解,我們要充分考慮教法,學生的學法,組織好教學流程。學生所要理解的關鍵地方,資料的巧妙運用,問題的設計,教材的補充,內容的深化,這都是必須首要考慮的問題。一個高效的教學設計,就爲高效的課堂準備了條件,同樣也爲學生上課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上課的效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上課所做的一切準備,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進行,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高效的課堂服務的,課堂是教學中最爲核心的環節,是教學的中心工程。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誘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在思想品德課中,引用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結構,是現代化教學的必備手段。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選擇不同的圖片,再配上音樂,與課文內容進行整合,在給學生以美的藝術享受的同時,又愉快的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學習效果。如:在講“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一課的時候,利用少數民族的圖片,再配上《愛我中華》這首歌引入課文,學生興趣高漲,再插入我國的民族分佈,特點、風俗、以及我國的民族政策,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等。這課知識點很快就掌握了。在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時”,利用香港、澳門迴歸時的升旗儀式,和駐港部隊進入的畫面,既能很快掌握本課知識,還能培養愛國思想,振奮民族精神。

總之,優化教學過程的關鍵在於做到學生的學習情感與訓練,教師的指導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都要一一到位,這就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改進和創新。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 篇三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思想品德;落實;德育功能;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55-01

德育是基礎教育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爲了應對當代各種思潮的衝擊和挑戰,思想品德教學必須重視德育的重要性。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要切實承擔起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培育新時期與時俱進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等任務。然而,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初中學生自身的道德意識薄弱,不重視思想品德課,不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其次是學校的課堂教育與家庭教育沒有形成合力,思想品德課的德育效果微弱。其三是學校對思想品德的教學不夠重視,缺少專業教師,不少思想品德教師僅僅側重知識的傳授,不關心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的實現。可見,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功能缺失已經成爲當今教育改革中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1.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缺失的成因分析

1.1 青少年學生自身原因。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們雖然有獨立的心理需求,但是由於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髮育尚不成熟,社會閱歷和經驗明顯不足,獨立的願望往往難以實現,這種理想與現實的不協調助長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不認同感。爲了尋求心靈的滿足,不少青少年就把一些影視文化、網絡文化當成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參照物"。部分初中學生的生活中,來自道德的約束較少,缺少道德修養。這樣,低俗的文化就有機會扭曲青少年的道德觀,削弱德育教育對青少年的作用,讓青少年學生在參與社會生活時容易步入歧途。

1.2 家庭方面的原因。特別是農村初中生有不少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監護人的關愛、教育和管束。即使在學校接受了思想品德課的教育,也極有可能在遇到一些困難後,因無法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引導而荒廢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例如興義市某鎮的青少年秦某,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當其沉迷於網絡遊戲後,爲了拿錢上網而打傷了年邁的奶奶。

1.3 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往往側重中考科目的知識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這使得學生道德意識薄弱。現在教師的績效和評優多以考試成績作爲標準,部分教師在教學技能方面不專研、不創新,大搞題海戰術,這就挫傷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科的積極性,甚至對思想品德感到厭倦,從而使得思想品德課智育和德育的目標難以實現,學生難以以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社會生活。

2.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落實德育功能的途徑

2.1 更新觀念,關注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學校要重視思想品德課的作用,重視對思想品德教師的培養,及時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上好思想品德課,思想品德教師必須瞭解的四個理論支撐:第一,道德學習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要將智育和德育相結合,側重實現德育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思想品德課的傳統教育觀念,明確"提高道德水平不能依靠灌輸知識,應該依靠道德學習"。也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應做到"動子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結合起來,這就是實踐道德學習論的具體方法。第二,生活德育論。道德源於生活,教師的德育也應該回歸生活。要用生活來教育學生,就要求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的材料要真實、鮮活和貼近學生實際;還要求思想品德課堂做到欣賞學生的閃光點、彌補學生的薄弱點、滿足學生的需求點。第三,德育美學論。德育要有美感,追求"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教師在上思想品德課時應該用美好的語言、行爲、事物來感召學生,以美感喚醒美好,昇華和落實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第四,德心融合論。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只有情感才能喚醒情感。教師應該善於將學生生活、老師生活中的富有情感的內容結合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中的案例需要融入真情實感,包含親情、友情、師生情誼等真摯情感的內容纔能有更多的心靈共鳴,最終實現道德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2.2 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現在的學校已經實現"班班通",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現在的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多是對生活的提煉,生活化的素材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更能幫助教師創設有利於教學的情境,讓學生能更直觀的理解課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幫助學生學習,才能推動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的實現。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來充實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例如開展小組競賽、小品表演、遊戲體驗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動起來,既能落實教學的知識能力目標,又能落實教學的德育要求,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講到《對不良誘惑說"不"》時,教師運用了"翻轉課堂"的教育手法,讓學生課前按導學自學課本,課上學生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案例中。這個做法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本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透過一系列學習活動落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健全了學生的人格。同時,這樣的教學從真正意義上踐行着"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課改理念。設計一節思想品德課時,教師還應該要了解學生的需要。例如將學生關心的身邊趣事、家鄉新變化、時政大事添加進課堂中,這樣思想品德課就有了強大的吸引力。學生也會期盼上思想品德課,愛學習與思想品德相關的知識,從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益。這就實現了師生的雙贏。

2.3 加強家校聯繫,關心學生的生活。關心學生的家庭情況,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思想品德教學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活動,德育不單單是課堂上的工作,它應該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學校和教師要關心學生,特別要關心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這樣,能使學生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情"和"理"的力量。教師的"行動"中彰顯的道德,往往比"語言"更有說服力,更能讓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進而成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參照物"。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道德水平定能有所提高。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課德育功能的實現有賴於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大膽地創新和實踐。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摸索出一套適用於初中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的教育作用,切實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謝登安。思想品德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學諮詢。2011年07期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範文 篇四

長期經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加之起步發展較晚,我國初中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事業仍留存着些許阻力。首要問題即是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不夠,在教學中沒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課教育的目標與內涵,教師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導致思想品德成爲空談。現實中仍有部分教師認爲思想品德課就是給學生講講做人的道理,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並沒有什麼大的幫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響學生終身的,對學生今後工作責任感、專業素質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等的影響重大,是支撐其爲奮鬥的強大源動力。其次,初中學生多爲獨生子女,自身獨立能力和心理素質的進步空間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髮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識和思維模式都相對單純,很容易受到外來不良因素的影響。再有,思想品德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單一,要麼是沿用着傳統粉筆、講臺、黑板三件套的教學模式,要麼是不同老師各顯神通,學生不得不去適應各類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主動性難見蹤影,師生間乏於交流,課堂知識單一傳授,完全忽略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思路

1.踐行新課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師導向職能。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都必須尊重每一學生個體差異性,將學生放在平等的臺階上實現真誠互動,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同時,還要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有序開展,走出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爲沉悶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絲活力,將教師由知識傳播者轉換爲學習引導與組織者,將學生由被動接收者引導成爲主動學習者。此外,還可以利用多樣式教學,對話式教學、小組辯論賽、生活化教學等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思想品德課程的單調,爲課程注入情感因素,讓學生關心社會,注重生活中體會到的每一感受。

2.認真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教學主旨,科學使用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品德理論的教授要有針對性,要緊跟時事,從學生生活中關注的熱點入手,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與思考,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間隙,實現教學的高效性。新課標提倡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宗旨應投放在學生的發展需求基礎上,將教材中傳授的理論知識與觀點寓於現實生活環境之中,讓這一學科與生活聯繫在一起,更爲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彰顯出新課改以生爲本的主導思想。例如學習某一理論性較強的章節時,可在學生通讀教材後模擬課程內容,將抽象的哲學理論生動化,再配以輔助引導,將理論融入實踐,促成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三、實現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素質。俗語云:“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教師若要成爲學生學習的典範,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爲先,用自身的修養和德行影響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言行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強化教師自身師德修爲,是在學生中樹立良好道德榜樣的基礎。因此,教師自身更應強化專業學習,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師德師範,用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學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裝頭腦,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場,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才能更好地爲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務,爲時展和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

2.改進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質量。學生的道德行爲更多地是表現在課外的,因此,教師應轉換角色讓自己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從實際生活中爲學生指正道德問題,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深化道德認識,加強對道德行爲的實踐,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採用靈活多變教學法來實施思想品德講學。比如,可以將思想品德教育由課內帶到課外,透過情境教學、活動體驗等活動的開展來帶動學生親身參與德育實踐,就此指出爲人言行和道德素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爲習慣。此外,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給予道德認識有所偏差的學生更多關懷,透過談心、疏導、暗示、角色互換等方法糾正其錯誤認知,促進其個體健康發展。

3.打造良好校園文化風氣———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可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適時的、靈活的穿插各種方法,舉辦各類學術講座、主題班會、文藝活動、先進人物表彰會、職場情景模擬等活動,藉此宣講道德知識,樹立道德典型,深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提高道德修養。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維度的道德評價,組織學生實施自評和互評,促其自我反省,培養自覺性。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 篇五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教育,一種直抵學生靈魂深處的教育,所以傳統教學的說教、說服、說理等教育手段仍佔有很大比重,這才能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引入資訊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整合,要選準整合點,抓住整合切入時機,讓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資訊技術有效整合下變得靈動和活潑,引導學生在接近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感悟、體驗知識,掌握內涵,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成熟和健康成長。如“財產屬於誰、留給誰”一課,在講解有關的法律條文或法律規定時,就比較適用於傳統教學的講授,這樣的直面的講授更體現法律的嚴謹和公正,也有助於免除其他干擾,不遺漏法律任何細節。當然在此基礎上,初中政治教師也可以應用思維導圖軟件製作一個財產所有權層級邏輯關係思維圖,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財產所有權等相關法律條文。針對本課的教學案例,就可以充分發揮Flas軟件的優勢,把有關財產所有權的案例圖片做成一個個小情節動畫,讓學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來龍去脈和案例所隱含的細節,幫助學生了解公民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要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教育學生要尊重別人的權利,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總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只有合理處理好傳統教學與資訊技術整合的關係,相輔相成,纔是更好地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服務,全面提升學生政治綜合素養。

2切實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資訊技術整合素養

資訊技術與思想品德教學的整合效果不僅是與教師的教學相關聯的,還需要學生資訊技術素養的提高。首先,資訊技術整合的資源可以透過初中政治教師收集整理、加工處理,最終以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形式出現。這種課件形式可以是單機版的,也可以是網絡版的,不論哪種資訊技術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資訊技術綜合素養的提升,這樣才能面對功能強大、資源豐富的整合平臺而得心應手地輔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活動,增強教學效果。否則,思想品德教師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機”興嘆、望“圖”興嘆,感到無所適從。其次,作爲思想品德課堂的主體,在網絡資訊技術整合環境下,乃至家裏更自由的大整合觀下的自學環境下,都需要學生能夠搜尋、下載、分類、整理、篩選、處理所需要的教學資源,這些資訊技術操作技能也正是現代新一代學生的必備基本資訊素養。否則,沒有學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課也是獨角戲,會留遺憾。最後,在資訊技術與思想品德整合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密切配合,這樣纔能有效提高資訊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資源的輔助效果。教師要做好引導,學生要做好配合,這樣才能把多媒體資訊技術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且毫無刻意表現之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提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

3靈活運用資訊技術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學空間

初中思想品德是對學生的終身心理、道德的教育,僅限於教學課堂上的資訊資源呈現和輔助,不足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深化課堂知識並靈活應用,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健康發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應用資訊技術挖掘相關聯的知識案例,豐富所學思想品德知識內容。同時,教師也要提供靈活多變的網絡資源或平臺,讓師生、生生在開放、綠色的網絡學習教育空間裏暢所欲言,讓師生之間變爲“零距離”,師生交流變成情感溝通和心靈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學習空間,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質量。如“財產屬於誰、留給誰”一課,教師可以留一個財產糾紛的案例作業,讓學生在網絡學習的平臺如QQ羣裏交流討論。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查詢財產所有權的相關知識,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帶着對相應法律條文的疑問在百度裏查詢獲得解答。學生透過相互討論交流,不斷辯論和觀點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結論,這也達到了課後資訊技術整合空間的教育教學效果。其實,這種形式的網絡學習研討教育空間,已經廣泛應用到各學科的課後網絡學習教研中,筆者也深深感受到這種資訊技術整合形式的優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這種課後的網絡學習活動,這對於提展學生知識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有知識內容,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和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力,增強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4巧妙應用資訊技術整合,彌補學生生活體驗

初中思想品德課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綜合實踐活動,透過多媒體資訊技術的示範、模擬作用,可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情融合,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想品德活動當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財產屬於誰、留給誰”一課,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就可以透過多媒體播放一個精典案例,然後引導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證人等,進行一堂“模擬法庭課”。這其中有很多環節都需要多媒體課件及時呈現新的案例審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辯論“機關”,讓學生由剛開始的思路不明確、條理不清晰到表達流利、辯論激烈,猶如身臨其境般體驗財產所有權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結論,掌握此類法律條文應用範圍和適用條件。同時,也讓學生明確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財產繼承權,應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要尊重別人的權利,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既要享受權利,又要自覺履行義務,爲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5結語

初中思想品德論文 篇六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應用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是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學科,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使學生成爲一個高道德素質及綜合素質的社會人才。所以很多教師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來提高其教學效果,經過多種教學方法實踐後,總結出活動教學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及效率。

一、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特徵簡析

(一)活動內容能夠將主題凸顯出來

在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單元活動還是細節活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都得到了充分體現,使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積極性及興趣都得到了有效提高。例如,人教版九年級的第三單元“精神文明”活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直接根據學生所處的校園文化實際,舉行“建設校園文化及精神文明”的思想品德活動,使學生處於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學習環境中,讓學生在校園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思想品德知識,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文化素養。

(二)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明確

思想品德活動教學是活動教學方法應用於思想品德教學中所形成的,因此能夠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踐性,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是非常有利的。在思想品德活動教學中,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並且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去學習更多的思想品德知識內容,使他們的道德素養得到提iw,同時還使他們的活動空間得到擴展、學習自主性和實踐性得到提高,最終促進學生健康與綜合發展。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與靈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其內容豐富多彩。基於實踐教學及以學生爲本的教學原則,思想品德教材上的知識內容可以設計出上千個小型主題活動,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學生參與活動時能夠體會理論知識並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四)理論知識能夠與實際生活相聯繫

在初中思想品德活動中能夠對學生生活環境、性格特徵、能力水平及行爲態度進行全面的瞭解,進而及時找出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學習興趣及積極性的辦法。例如,在進行“承擔責仟,服務社會”思想品德教學時,教師可以舉行故事會,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英雄事蹟及社會道德模範,有的學生在故事會中講述了英雄徐虎的故事,此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故事創建情境,然後進行角色扮演及對話,使學生在情境中瞭解故事所傳遞的思想品德。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活動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呼喚

第一,將活動教學方法應用於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自主性學習,並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融入理論知識,適應了新課改背景下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趨勢;第二,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成爲了教學主要目標及仟務。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作爲初中教學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適應了新課改的呼喚。

(二)有利於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堅持以人爲本發展理念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有效促進了教育事業尤其是初中教育事業的發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作爲初中教學主要科目內容,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不可代替的促進作用,因爲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堅持了“以人爲本”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實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活動教學就是實現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所以活動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有利於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堅持以人爲本發展理念。

(三)有利於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與學科發展趨勢的相適應

初中思想品德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理念和規範,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品質,同時還增強學生的責仟感、實踐能力、繼承道德風尚和民族精神的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活動教學的應用

(一)利用音樂、圖片和視頻等來實現教育環境的和視聽情境的創建

第一,教師要對現代資訊化技術及多媒體技術進行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第二,確定教學內容,並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聲音功能、圖片功能及視頻功能,來實現教學情境創建,最後展現給學生;第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教學中來,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理論,並在情境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例如,在進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資訊技術收集與“自信”相關的視頻,如劉翔、鄧亞萍等參加奧運會的精彩場景,使學生運動員取得勝利的歡聲喜悅中感受榮譽和自信。

(二)利用小品、表演等形式創設情境

第一,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知道教學是可以透過多種渠道來實現的,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且靈活的,要積極在教學中創建教學情境;第二,教師要將思想品德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並利用小品和表演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到更多的思想品德知識內容。例如,在教學“永不放棄生的希望”時,教師可以先透過例子的形式引出教學主要內容,如課本中伐木工人,然後將學生分成若十個小組並要求每個小組都進行小品表演,讓學生在小品表演中體會多種角色,以提高學生語言溝通能力。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