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文字吧>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文字吧 人氣:1.77W

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4時記時法的表示方法,及24時記時法簡單的時間計算。

2、培養學生自己的觀察比較能力,能透過小組合作製作出一張屬於自己的週末一天的安排,並透過相互交流,讓學生從中受到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教學對策: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舊知。

1、4:00是下午( )時

16:00是下午( )時

18:30是下午 ( )時( )分

2、晚上8時睡覺,第二天6時起牀。她睡了()小時。

二、實踐活動。

1、出示小華週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學生分組討論:從小華的作息時間表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

3、根據這些資訊,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4、師從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問題,如:做家務用了多少時間?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到新華書店購書呢?

小組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解決。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多的啓示。

○白天14小時,晚上睡覺10小時。

午睡1小時10分。

○學習2小時,航模製作1小時30分。

購書1小時20分。

○鍛鍊、做家務1小時。

○娛樂:4小時40分。

○每頓飯化費的時間均半小時。

5、讓學生說說小華這樣子安排有些什麼好處?或者你認爲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裏?

6、指導學生說說安排週末的時候:要合理,科學,充實而有意義。

三、那麼你會安排你自己的週末嗎?

如果讓你安排你覺得該注意些什麼地方?學生自由說說。

學生自己動手製作:

1、每個學生拿一張紙,自己動手製作自己的週末。

2、製作完後再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週末時間安排表,說說好在哪裏?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裏說說。

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各別情況進行評比,鼓勵一些安排得特別好的學生。

板書設計:週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時,晚上睡覺10小時。

午睡1小時10分。

○學習2小時,航模製作1小時30分

購書1小時20分。

○鍛鍊、做家務1小時。

○娛樂:4小時40分。

○每頓飯化費的時間均半小時。

課前思考:

這次時間活動主要讓學生設計並製作自己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分爲兩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層次,引導學生觀察給出的一張週末時間安排表,要求學生利用表中的資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鞏固對24時記時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第二層次,啓發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借鑑教材給出的週末時間安排表的形式,製作一張自己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表,並透過交流,讓學生從中受到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教育。

課後反思:

先複習已學的知識,這樣爲學生學習週末一天的安排積累一定的計算方法。根據小華週末一天的生活,學生自己提出這一單元相關的數學,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並要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因爲有了小華週末安排的啓示,所以學生在自己安排的時候能夠合理,科學地安排自己的週末。還能根據表格給出了資訊,提出很多數學問題,並進行了計算,但是在計算時間上學生還不是那麼熟練,需要進一步練習與鞏固。學生之間在計算經過的時間這一知識點上存在很大差異,雖然在課上,我們之間進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讓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有了互動交流的機會,也能在別人方法的啓發下,提高自己計算經過時間的能力,但由於受自己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之間的差異還是很明顯。可能學生剛接觸這一比較抽象的知識,不知透過時間的推移,會覺得難度在下降,慢慢接受這方面的知識。

課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對整個單元的綜合練習,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要點,鞏固知識點,熟練運用計算方法。對於前兩個問題,學生基本能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獨立解答,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出個別差異性。而在最後對小華週末安排能夠提出的數學問題中,學生也基本能根據前兩題的方式提出不一樣的數學問題,並能獨立解答,關於製作一張自己週末的時間安排表,由於之前已經有小華的事例,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已經不難了。但由於學生生活經驗不夠,還無法真正靈活運用。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安排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先出示小華週末一天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既複習了24時計時法,又進一步讓學生掌握了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製作時間安排表,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課後反思:

這節課透過小華週末一天的時間安排,進一步熟練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之間的換算,並且鞏固學生計算簡單時間的方法和技能。在認識水平上,學生對於簡單的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之間的換算還可以,但是一旦與生活聯繫,稍有複雜時,特別是涉及到跨越兩天的時間計算時,學生的情況就不那麼理想了,畢竟他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少。基於這種情況,在指導學生髮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聯繫的過程中,由於學生的個體差別,學生的回答千差萬別,因而教師必須,或者說只能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而根本無法設計好學生的每次回答情況,同時要根據學生的應答情況作出及時的調整,使學生在相互的啓發下對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斷修正,最後達成共識。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一、教學內容

人教社教科書第六冊81-83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基礎知識。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能夠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引導學生進行收集處理資訊,觀察比較,進行聯想,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閏年、平年的區分與計算及大月、小月的記憶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輔助課件及某年天數統計表若干份

2、學生課前收集不同年的年曆、學具盒

五、教學過程

(一) 謎語匯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教師展示課件:有個寶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學生猜出是:日曆。指名說說日曆有什麼作用呢?

師:日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揭示課題)

(二) 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認識

(1) 師:(出示4年的'年曆)同學們從這張年曆上可以得到哪些資訊?說己最喜歡的日子(學生回答)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曆,請同學們結合手中的年曆,填出每個月的天數。(學生填表)

(2) 請3名學生拿上來展示,並說出每個月的天數。師:從你們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數有哪幾種情況?(學生回答,師板書:31天、30天、28天、29天)

(3)師:(展示課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數,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統計表,你發現些什麼?(小組討論,把討論的情況寫在紙上)

(4)小組代表發言

(5)( 教師引導學生)展示概念課件:大小月概念(一個月31天叫大月,一個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組活動:說一說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

2、閏年、平年認識

(1) 師:同學們,大小月中怎麼沒有2月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給出的1995--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們能發現什麼規律嗎?

(2) 猜測:1994年、1993年、5年、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課件展示萬年曆進行驗正)

(3) 教師展示閏年、平年概念課件,揭示什麼叫平年、閏年。

師: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主要是看哪一個月的天數呢?(2月)

(4)質疑:剛纔我們知道了2月的天數在四年裏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師:同學們隨便說出幾個年份,讓老師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並說出2月是多少天。

(5)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麼判斷的嗎?講解求閏年的方法(教師展示課件)。

反饋練習:給出1949年、1997年、1999年、8年年份讓學生分小組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並說說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6)師:同學們會判斷平閏年了,但知道閏年、平年是怎麼來的呢?(教師展示課件講解平閏年的來歷)

(7) 師:我們知道了閏年、平年的來歷,那麼一般多少年閏一年呢? (4年) 爲什麼又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 的說法呢?(展示課件說明)

3、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1) 師:怎樣熟記大月、小月呢?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並握成拳頭。師展示課件:拳頭記憶法。

(2) 速記兒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閏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老師對“臘”字說明,請學生齊念)

(三) 形成應用

同學們,剛纔我們學習瞭解了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的知識,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沒有,我們來做小遊戲好嗎?

1、拖水果(判斷大小月)

利用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完成。

2、做做小偵探(一個罪犯經過整容,拿着一張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準備出關,可還是被警察一眼識破,這是爲什麼?)

3、判斷平年閏年,讓學生到電腦前輸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數。

4、(分組討論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哪兩個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 實踐操作

(五) 情感激勵

同學們,透過大家的共同參與,你認爲各位小朋友學習得怎麼樣,哪位同學最棒?你將給他幾顆星呢?請你評一評?

(六) 板書設計(略)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教材第64頁練習十五第2~4題。

教學目標:

透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方法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下面各題

15×3 19×4 53×8 61×7

14×10 20×42 50×60 80×30

700×20 71×20 56×40 47×30

二、指導練習

1.計算:21×32,要求學生列豎式計算

提問: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第一步先算什麼?第二步再算什麼?第三步再算什麼?

提問:42表示什麼?豎式中,63表示什麼?

2.用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

3.看誰算的快

完成教科書第64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

學生完成後,教師講評,重點要讓學生說出計算的過程。

4.教科書第64頁的第3題

根據畫面內容,把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來,並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隻羽毛球,該怎樣列式? 12×14

提問爲什麼這樣列式?

5.完成教科書第64頁的`第4題。

自己分析畫面內容,根據題目的問題,列式解答。

並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課堂總結

透過練習,你進一步學會了什麼?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篇四

《銳角和鈍角》

一、談話情景匯入

師:朋友們!你們去過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遊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遊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遊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遊樂園場景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

二、複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裏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麼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麼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並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並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爲什麼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麼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麼發現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爲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麼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麼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透過學生測量反覆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後,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衝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 望)

三、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找遊樂園裏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遊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遊樂園裏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裏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生說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麼?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爲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願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徵,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透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遊戲部分更爲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後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麼)。

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又爲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屬於數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麼樣、怎麼樣,但這節課中多媒體的出現並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了學生爲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了學生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學的效果。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透過有趣的童話情境,自主探索出“一個數與0相乘得0”。

2、經歷探索乘數中間月的乘法的筆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你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今天有3只小貓去釣魚,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有什麼收穫。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探索“0和一個數相乘得幾”

⑴出示小貓釣魚場景圖

問:(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資訊?你是怎樣看出來的?)“3只小貓一共釣了多少條魚”可以怎樣列式?

⑵學生獨立列式,並計算出結果。

⑶問:你能改寫乘乘法算式嗎?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3個0相加等於0,改寫乘乘法算式還可以怎樣寫?

⑷想一想:0×7= 8×0= 師小結:0和乘號在一起就是一顆炸彈,誰和他們遇上了誰就會等於0,因此我們這樣說:0乘以任何數都等於0,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讓學生說一遍給你的同桌聽聽

指名口答。

問:你還能說出幾個類似的算式嗎?從中你有什麼發現?

2、探索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⑴出示看臺圖

問:這個看臺一共有幾排?每排有幾個座位?你是怎麼知道的?你能求出這個看臺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嗎?

⑵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⑶一個看臺102個座位,學校體育館有4個這樣的看臺,估計一下,學校體育館大約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小組交流,並說說估計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幾個座位?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⑸班級交流評講。

問:積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樣得到的?與剛纔估算的結果接近嗎?

⑹試一試:104×4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書上計算,同桌檢查計算結果並改正。

2、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在書上,做完後小組裏交流訂正。

3、想想做做3

獨立檢查,在書上訂正,然後全班交流。展臺展示書上習題中錯誤所在,分析錯誤成因然後問:你認爲做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最容易發生哪些錯誤?怎樣避免這些錯誤?

4、想想做做5

看圖說一說,4個書架各有多少本書?你有什麼發現?你能估計4個書架大約一共有多少本書?說說你的估計理由。

5、想想做做6

談話: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

將學生提出問題板書出來,要求學生選擇問題並解決。

四、全課總結,深化理解

問: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麼?

五、作業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數都得0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不是難題,可簡化過程,強化結果讓學生牢記。

關於0的乘法強調數位,那一位上乘的雞寫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寫,如進位要和這一位的積相加。

強化豎式的對齊,這樣會有利於計算的正確。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透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澱數學意識;人人蔘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遊戲。

以小組爲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透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2主題圖 彩色筆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1、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筆算。

357= 2321=

讓學生集體完成並指名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後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全班集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9頁例2.

出示例2.

教師:讀一讀題,你從中知道了哪些資訊?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個48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3748

老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的各種計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約有20xx盒。

(2)筆算方法: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7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個位上寫6,向十位進5;7再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4,得28個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個十,得33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3,百位上也寫3;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積的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學生討論後總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與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相加時不要忘記加進位的數。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4時計時法》

教學目標:

1、透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及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藉助“時間尺”理解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相互轉換。

2、藉助時間尺的學習,滲透對應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和轉化思想。

3、直觀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理解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相互轉換。

教學難點:

學會普通計時法和和24時計時法的相互轉換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直尺、學生活動單、學生作業單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聽聲音猜時刻

(播放新聞聯播錄音,爲學生創設情境)

2、看畫面、起衝突、匯入計時法

(播放新聞聯播視頻,爲學生提供真實的畫面,使結果更有說服力。)

二、預習反饋

(一)出示預習反饋題:

1、什麼是24時計時法?你認爲用24時計時法該怎樣表示一天中的時刻?

2、你覺得用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什麼區別?

3、你是怎樣將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進行轉換的?

4、你還有什麼問題希望在這節課上得到解決?

三、探究學習

1、教學一天的開始

(利用春晚倒計時視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半夜12時是前一天的的結束也是新一天的開始。)

2、回憶一天

(課件演示鐘錶的轉動,喚起學生對一天的記憶)

3、簡單介紹普通計時法

像這樣在具體的時刻前加上時間詞來計時的方法,生活中很

用叫普通計時法,同時它是用0到12來表示時刻的,也叫12時計時法。(板書一個上午的時刻)

4、引入24時計時法

去掉前面的時間詞只用0到12還能表示一天的24個小時嗎?爲了避免混淆,人們就用0到24來表示一天的24個小時,我們把這種計時法叫24時計時法。

5、探究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課件演示24時計時法,使教學更加直觀,使學生掌握用24時

計時的`方法。)

6、展示學生作業、彙報方法

(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學生作業,使全體學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學是

怎麼做的?使教學更加的有效)

7、練習用24時表示時間

(課件演示鐘錶轉到具體的時刻,減少了手播中鐘面產生的麻煩,

節省教學時間)

8、引入時間尺

(用課件演示時間尺的形成過程,使教學更加直觀,有說服力)

9、教學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轉換

(課件演示,使活動更加有趣高效)

四、生活中的應用

1、將生活中常見的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

(課件出示生活中見到的24時計時法,把事物搬到了課堂上而且

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看到,更好的幫我達到教學效果)

2、洛陽一日遊、誰當小導遊

(課件展示更有利於情景創設)

五、拓展延伸

這是他們買的一張返程的火車票,從票上你知道了那些資訊?火車開車前10分鐘就要停止檢票了,從酒店到火車站需要30分鐘,你能幫他想想他們最晚要在什麼時候從酒店出發去火車站嗎?

(課件出示火車票,幫助學生能夠直接觀察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

六、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的

24個小時,還能熟練的把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轉換,下課後,請大家用24時計時法記錄一下爸爸媽媽的一天好嗎?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九

一、教學內容:

三年級下冊 p13 。

二、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使學生理解算理,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引導學生將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識遷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

探究並初步掌握口算的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五、教學要素:

1、已有的知識經驗:表內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

2、原型:

(1)趙伯伯3次運60箱黃瓜,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王叔叔3次運600箱西紅柿,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李阿姨3次運240箱青椒,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3、探究的問題:

(1)計算“60÷3=”應怎樣算?

(2)計算“600÷3=”應怎樣算?

(3)計算“240÷3=”應怎樣算?

(4)如何計算幾十、幾百、幾千除以一位數?

六、教學過程:

(一) 喚起與生成

1.口答

80裏有( )個十

400裏有( )個百

3000裏有( )個千

2.口算:

36÷624÷430×3 600×6

48÷872÷9400×22000×3

在口算時,讓學生說一說①口算“36÷6”是怎樣算的;②“30×3”、

“600×6”、“2000×3”是怎樣口算的。

3.匯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的口算。

(二)探究與解決

學習例1

出示13頁情境圖,讓學生透過觀察,說出其中的數學資訊。

引導學生根據數學資訊提出問題,教師板書:

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1、解決第一個問題: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列出算式:60÷3= (棵)

(1)學生獨立思考。

20×3=60,60÷3=20;6÷3=2,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做完後分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動手操作,印證算理

讓學生動手利用小棒、圓片、或回形針等擺一擺,如何把60平均分成3份,並找出每份是多少。擺完後讓學生說一說: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所以是20。(透過擺一擺,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使算法直觀化。)

(3)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40÷2 60÷250÷5

學生獨立做,並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解決第二個問題: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讓學生先列式、試做,然後同桌說說是怎樣想的。。

600÷3=200(箱)

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400÷2 300÷3 800÷2

學生獨立做,並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基本練習,掌握算理

40÷480÷49000÷3

600÷2 500÷5 8000÷4

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小結方法:口算整千、整百、整十的數除以一位數,就用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除以一個數,得數是幾千、幾百、幾十。

5、解決第三個問題: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列式:240÷3=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互相說一說,然後集體交流。

學生可能有兩種方法:3×80=240,240÷3=80;240是24個十,24個十除以3等於8個十,所以240÷3=80。

補充事例,舉一反三

120÷6 180÷33600÷4

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計算時,可以把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看做幾十、幾百。)

6. 歸納概括,形成結論

“怎樣計算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幾十、幾百、幾千除以一個數,就等於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除以一個數,得數是幾十、幾百、幾千。

(三)訓練與應用

1.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並說算理。

2.練習三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訂正,並說其中幾題的算理,重點說

9000÷3的算理。

3. 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並說發現了什麼規律。

4.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四)小結與提高

小結學習的收穫:口算除法的方法,評價學習的表現。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溝通口算與筆算的聯繫,更好地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百以內),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2.在比較中,引導學生溝通個位相乘滿十(或幾十)與個位相乘不滿十(或幾十)兩類口算,概括得出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的基本方法。

3.透過一定題量的課內練習,形成較熟練的口算技能。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百以內)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過程

活動1【匯入】課前談話

師:老師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想和大家一起聊聊。

師:看,小剛,小紅,每人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會有什麼結果?(交換後每人還是1個蘋果。)那麼,如果小剛和小紅,每人都有一種想法,交換一下,會怎麼樣呢?(交換後每人會有2種想法。甚至受到別人啓發,你還會有第3種、第4種想法呢!)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希望看到小朋友們積極開動腦筋,大膽舉手發言,和大家多多分享你腦袋裏的想法,好嗎?哪怕是不小心做錯了,也不要緊,因爲,有可能你的錯題中有着精彩的想法呢,更何況,你的錯題,可是對全班小朋友最好的提醒呢!

師:上課

活動2【匯入】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乘法口算。(板書:乘法口算)

課件呈現所有10道口算題

15×3= 18×2=

19×5= 130×4=

130×6= 5×17=

46×2= 180×4=

12×8= 24×4=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會口算很多乘法題了,今天要學的是怎麼樣的呢?看,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算的所有的口算題(停頓4秒鐘)。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說的?

生:好多啊!

師:密密麻麻,是挺多的。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我們解答了某道題,電腦就會把它擦去,獎我們一個大拇指,慢慢地,慢慢地,屏幕上留下的題目會——越來越少,大拇指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直到最後,怎麼樣?)

師:這麼多題,你選一道試試看吧?

活動3【講授】

二、例題教學

(一)例1:15×3

師:有沒有選15×3的?等於幾?我們又是怎麼算出這個得數的呢?

師: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紙的反面。(寫完的,可以輕輕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巡視,找學生的。典型作品,記錄在白紙上。

學生逐個介紹。

●① 15

× 3

45

●② 10×3=30 5×3=15 30+15=45

●③ 5×3=15 10×3=30 30+15=45

溝通各種方法

師:比比②和③有什麼想說的?(一樣。都是把15分成10和5……只不過,一個是從十位算起,一個是從個位算起。)

師:用這樣的眼光來看看豎式,發現什麼?(也一樣,豎式只不過是口算方法的另一種簡潔的記錄方式而已麼。)

師:我們藉助方塊圖,一起再來看看。(可以先算3個10,也可以先算3個5,最後把它加起來即可)

(二)專項練習(幾乘幾=幾加幾)

師:口答一組

師:我們自己來練一組吧。

(三)幾百幾十乘一位數

師: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大屏幕上好像有一些不一樣的題目哎。

(選出如下9題)

師:以130×6爲例,你怎麼算?

生1:……

師:爲什麼可以這樣算呢?

引導學生:13個十乘6,得78個十,就是780。

師:看,原來算130×6的時候,我們心裏想的還是13×6啊!難怪大家覺得不難呢。

師:用這樣的方法完成練習第2題(如上9道)。

活動4【練習】

三、鞏固練習

1.幫小馬虎找錯誤

師:小馬虎也在學口算,看,這是他做的5道題。(你幫他檢查一下)

46×2=82 28×3=74 350×2=700 14×7=98 17×4=98

(沒有進位) (進錯位) (對) (對) (錯)

師:謝謝大家幫助小馬虎找出了錯誤。幫助別人總是快樂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有收穫哦,小馬虎的錯誤給了大傢什麼提醒呢?(進位、看清數字)

2.算一算,比一比

師:剛纔小馬虎遇到的雙胞胎題目,是不是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示:1□×□

師:你想不想也編這樣的雙胞胎題目來試試呢?

師:找到練習紙第2題,先編題,再算。(2組)完成後,同桌互批。如果有困難,可以舉手求助。

(師巡視,把典型題目收起來,包括1組不進位和4組進位,抄到黑板上。)

3.黑板上題目搶答

師:看,老師從你們那兒選了幾題抄在這兒,我們一起來搶答。先在心裏想好得數,等老師點到這題,你再報得數。

不進位、進位對比,溝通方法,得出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

師:透過搶答,你可發現,這些口算題,有些算起來方便,是哪些?(它們是不進位。)

師:這些進位的口算,是今天新學的。(板書:進位)這些不進位的,是上學期學過的。(指某一題)我們又是怎麼算的?

師: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一樣的)怎麼一樣,說具體。

師:兩位數乘一位數,不論是進位的還是不進位的,都是把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加的形式,把它們分別和另一個乘數相乘,然後把積相加。

師:真了不起,在學新知識同時,還能溝通舊知識。把新知識和舊知識溝通起來,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哦,希望以後大家也能多多使用。

4.口算卡片

(1)教師出示卡片(學生記錄得數,再校對)

(2)4人小組口算卡片練習題(出示小組學習要求,後練習題)

活動5【活動】

四、課堂小結

有什麼收穫?有什麼印象特別深刻?

活動6【作業】

五、課堂作業(解決問題)

用今天的口算本領解決問題。(口答)書本P43第3、4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複習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進一步鞏固練習和綜合運用。

2、透過分步、多層次練習,是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聯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理清條件的好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並能運用其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多種方法思考解答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進行整理和複習。大家開啟書,快速瀏覽書本第41-59頁,看看這一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看書後彙報,師生共建構知識結構圖。

師:真不錯,在同學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們這個單元的知識又一次有序的呈現在我們面前。課件顯示知識樹,加深印象。

二、系統整理、梳理知識

課件出示書第58頁第一題。

師:請認真觀察表格,思考:

哪些積是口算得到的?

師:自己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3分鐘)

1、梳理口算方法

師:請你藉助表格來說一說哪些積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個0.

師小結:兩個因數的末尾至少有一個0的,都可以透過口算計算出它們的積。

師:你能結合這兩道題說明是怎樣口算的嗎?生結合題目說口算過程。(課件演示)

師:你能總結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嗎?

生小結匯報。

教師總結: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我們可以先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課件呈現)

2、梳理筆算方法

師:請你藉助表格來說一說哪些積是筆算得到的?你能借助這一題來說明是怎樣筆算的嗎?

(生結合題目講解,教師課件演示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

師:透過剛纔的複習,誰能幫助大家回憶一下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生小結匯報。(課件)

教師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的末尾和因數的個位對齊;

②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的末尾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③然後將兩次乘得的數相加。

3、判斷並改錯(課件出示)。

師:這是鼕鼕同學做的兩道題,同學們幫他檢查,看看他做對了嗎?錯的請你在練習本上幫他改過來。

生在練習本上做,找生說明錯誤原因及正確答案。

師: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的判斷。你能具體說說他錯誤的`地方嗎?(課件演示)

師:筆算乘法要些注意什麼?

提醒注意:筆算時,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哪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4、梳理解決問題方法

課件出示書本58頁第2題。

師:鼕鼕家有一個果園,種了4行橘子樹,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穫橘子25千克。請你幫冬冬算一算:今年鼕鼕家一共收穫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題屬於我們學過的哪種類型的應用題?(連乘應用題)請在練習本上解答出來。(找2名生板演,呈現兩種不同的方法,並追問:第一步求的是什麼?讓生講解解題思路)

師: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裝箱運走,每箱8千克,5輛三輪車,平均每車運多少箱?該怎樣列式?請獨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現兩種不同的方法,並追問:第一步求的是什麼?讓生講解解題思路)第二小題屬於我們學過的哪種類型的應用題?(連除應用題)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賣2元,你能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生提問並解答。(師指名說一說)

師: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面對問題,我們既可以從已知資訊出發,邊讀邊想:這兩個資訊可以求出什麼?與其他資訊有什麼關係?能求出什麼?我們也可以從問題出發進行分析:要求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些資訊?所需要的資訊題目中能直接找到嗎?如果沒有可以透過哪些資訊求出來?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這兩種方法進行分析,它們能夠幫助我們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對的打“√“,錯的打”ד。

兩位數乘兩位數,積不是四位數,就是三位數。( )

12×4的積與16×3的積相等。( )

兩個數相乘,乘數末尾沒有0,積的末尾也沒有0。( )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說出判斷原因。

3、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裏。

3個蛋糕裝一袋,6袋蛋糕裝一盒,36盒有多少個蛋糕?下面算式正確的是( )。

A.36÷(6×3)B.36÷6÷3C.36×6×3

將240本書分給2各班,每個班有4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多少本書?下面算式錯誤的是( )。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交流發現,集體訂正,總結規律。

四、全課總結

師:透過對個單元的整理和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大家在今天的學習中有這麼多的收穫啊!這些原本零散的知識好比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我們透過整理和複習把它們串成了一串價值連城的項鍊!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計算中牢記算理,更加細心,都能成爲計算的高手!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同學們辛苦了!